【主题教育·重实践】传承科学家精神 做新时代强国青年

——公司研究生第二党支部“红色之旅”党课现场教学

发布者:赵葳发布时间:2023-04-20浏览次数:10



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,激励青年党员学习和传承科学家精神。 418日,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师生党员以“传承科学家精神”为主线,开展“红色之旅”党课现场教学,沉浸式参观学习了钱学森图书馆、徐光启纪念馆、国歌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灌制地。通过现场参观,把明代科学家徐光启、现代科学家钱学森等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热爱、矢志创新的奋斗精神,转化成鲜活的党课素材,激发青年学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力量。

在钱学森图书馆,通过参观,师生党员对钱学森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和我国上个世纪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,钱学森以战略科学家的视野和终身的奉献,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做出了榜样。

回顾钱学森的一生,他作为科学家取得的学术成就与其坚定的信仰是密不可分的。正因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,钱学森才拥有无穷的动力。钱学森说过:“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,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。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,那才是最高奖赏。”钱学森作为科学家,他的人生信仰与选择对培养青年学子爱国情怀、践行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启发。钱老排除万难归国,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这是源于信仰的力量。

钱老一生的奋进与贡献不禁让员工们心生感叹与敬佩,大家纷纷为钱老赤子忠心的爱国情怀、高风亮节的道德情操、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所触动。如今,伟大事业的接力棒正传递到新时代青年手上,需要接续奋斗,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建设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
参观学习钱学森图书馆后,支部党员又来到了徐光启纪念馆。作为中国“放眼看世界的先驱”,明代科学家徐光启致力于数学、天文、历法、水利等多方面的研究,为了谋求中国的富强奋斗了一生。在晚明西学东渐的大潮中,使中西方科学成果融会贯通。徐光启虽然满腔热诚学习西方科学,但他没有拜倒在外来势力的脚下,而是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立场。徐光启的生平事迹可以深刻的认识到,“科学无国界,科学家有祖国”,必须要继承和发展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作风,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的实践中,才能够真正发挥科学家精神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。

钱学森经常说,大科学家都是有文学艺术修养的——科学和艺术,有如车之两轮、鸟之两翼,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作用。追随科学与艺术的脚步,实践考察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国歌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灌制地百代小楼,并观看了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的全息影像。田汉、聂耳等人在创作时的

畏难、不畏死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、对歌曲细节反复修改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与钱学森贯彻的科学家精神一脉相承,相映生辉。在百代小楼中,支部党员们深刻认识到了,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,不但要有科学知识,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。新时代更需要继续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,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。通过此次党课现场教学,党员同学纷纷表示,今后要以科学家精神为鞭策,努力学习,追求进步,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。